(1)所有者投入的資本(通常是指“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等科目核算的金額);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通常是指“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的金額);
(3)留存收益(通常是指企業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除上述所涉科目外,注會考試中還會涉及的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包括:
(1)庫存股,屬于股本的備抵科目;
(2)專項儲備,通常核算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費【固定資產章節會涉及】;
(3)其他權益工具,通常核算企業除普通股以外的被分類為權益工具的優先股或永續債等;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實際上都代表企業資產的融資途徑,從現階段,至少需要了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異【這一部分的了解對于后續學習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大有裨益!】
|
|
|
|
|
|
|
|
|
|
|
|
|
|
|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理解:例,企業向銀行借款100萬,形成100萬資產的同時也形成100萬負債;股東向企業投入資本金500萬,形成500萬資產的同時也形成了500萬的所有者權益。(不考慮其他情形)根據會計恒等式,資產600=負債100+所有者權益500→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理解:因為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