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債類:賬面價值=被調整賬戶貸方余額-備抵科目借方余額
備抵科目特點
與被調整賬戶借貸方向相反:如資產類備抵賬戶通常在貸方記錄增加,而借方記錄減少(與相應被調整資產科目借貸方向相反),負債、權益類賬戶同理。
獨立于被調整賬戶存在:備抵科目獨立于被調整賬戶,通過抵減方式調整其賬面余額。
調整方式為抵減而非直接增減:備抵科目直接抵減被調整賬戶的賬面余額,而不是直接增加或減少被調整賬戶的金額。
為什么要設置備抵科目
反映真實價值:抵消資產因折舊、攤銷、減值等因素導致的價值損耗,使資產負債表列示的賬面價值不超過可收回金額;
匹配成本與收益:通過分期計提(如折舊、壞賬準備),將資產成本按受益期分攤至各期損益,符合權責發生制;
揭示風險:備抵科目余額(如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直接反映資產潛在損失,幫助報表使用者評估企業資產質量。
理解備抵科目后,可更精準分析企業資產質量(如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覆蓋率、固定資產成新率),避免被“賬面原值”誤導。
常見科目及其備抵科目
類別 |
主科目 |
備抵科目 |
資產類 |
應收賬款 |
壞賬準備 |
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
存貨跌價準備 |
|
債權投資 |
債權投資減值準備 |
|
長期應收款 |
壞賬準備、未實現融資收益 |
|
合同資產 |
合同資產減值準備 |
|
合同取得成本 |
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 |
|
合同履約成本 |
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 |
|
固定資產 |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折舊 |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累計攤銷 |
|
投資性房地產 |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
|
負債類 |
長期應付款、合同負債 |
未確認融資費用 |
所有者權益類 |
股本 |
庫存股 |
備抵科目的核算方向通常與其主賬戶科目的核算方向相反。如資產類會計科目本身的核算方向為“借增貸減”,但是相關備抵科目的核算方向為“貸增借減”。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備抵科目的金額增加,此時會導致其主賬戶科目的金額減少:
舉例說明:
(1)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100
貸:累計折舊100
該筆分錄中,“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貸方表示“累計折舊”金額增加,但是會導致與之相關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
(2)回購發行在外普通股:
借:庫存股200
貸:銀行存款200
該筆分錄中,“庫存股”是“股本”的備抵科目,借方表示“庫存股”金額增加,但是會導致與之相關的股本金額減少。
綜上,從對主科目金額的影響來看,備抵科目的核算方向與其本身核算方向并無實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