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注會考試預計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共需通過7門科目,詳細情況如下:
1.專業階段(6科):《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需在連續5年內通過全部科目。
2.綜合階段(1科):《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需在專業階段通關后報考,兩卷同年通過即可拿證。
注會科目設置不變,但需注意《稅法》政策可能調整,《會計》部分考區仍設兩場考試(以準考證為準)。
二、注會科目如何科學搭配?
注會科目搭配需結合難度、關聯性及個人時間,避免盲目報考,具體如下:
1.零基礎/在職考生
首推組合:會計+稅法
優勢:會計是注會根基,稅法與之關聯緊密(如企業所得稅處理),兩科聯動學習效率翻倍。
備選方案:經濟法+戰略
理由:偏記憶型科目,適合碎片化學習,緩解備考壓力。
2.有基礎/全職備考
高效組合:會計+審計+稅法
邏輯閉環:會計支撐審計流程,稅法輔助實務操作(如稅務審計),三科知識深度交叉。
進階組合:財管+戰略+經濟法
文理互補:財管計算與戰略分析結合,經濟法調節節奏,適合邏輯思維強者。
3.避坑指南
慎選組合:會計+審計+財管(“三座大山”疊加,日均需4小時以上,易中途崩潰)。
關鍵原則:
優先攻克《會計》(基礎核心,貫穿多科);
避免同天考計算量大的科目(如《財管》與《會計》第二場沖突)。
2026年備考提示:綜合階段需整合6科知識,建議專業階段結束后趁熱打鐵報考!